选择合适的事实粒度:避免过细的粒度导致数据量过大,或过粗的粒度无法满足分析需求。
维度属性设计:冗余必要维度属性,减少查询时的JOIN操作。
事实表分区:按时间、业务维度等进行分区,提高查询效率。
聚合表/汇总表 (Aggregate Tables):预先计算和存储常用的聚合数据,显著加快查询速度。
3. 数据抽取、转换、加载 (ETL/ELT)
ETL(Extract, Transform, Load)或ELT(Extract, Load, Transform)是数据仓库构建的关键环节,其效率直接影响数据的新鲜度和可用性。
ETL vs ELT:
ETL:数据在加载到数据仓库之前进行转换。适用于 摩洛哥电话号码库 数据量不大、转换逻辑复杂且源系统压力较大的场景。
ELT:数据先加载到数据仓库,再在数据仓库内部进行转换。适用于大数据场景,利用数据仓库的强大处理能力。
性能考量:ELT通常在大数据环境下表现更好,因为它可以利用数据仓库的并行处理能力。
优化ETL/ELT性能:
增量加载:只加载新增或变化的数据,而非全量加载。
并行处理:利用多线程、多进程或分布式计算框架并行执行抽取、转换和加载任务。
数据清洗和转换优化:优化SQL脚本、避免全表扫描、使用高效的函数。
批量加载:使用批量API或工具进行数据加载,减少单个操作的开销。
利用CDC (Change Data Capture):实时捕获源系统的数据变更,提高数据同步效率。
错误处理与监控:建立健壮的错误处理机制和监控系统,确保数据质量和加载成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