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有词条的文章页面(图 1,A)代表了在线百科全书的百科核心,因此是话语协商的产物,并且具有面向文本的写作特征[32],而相应的讨论页面(图 1,B)代表了话语协商的空间:话语参与者试图在与他人的互动中强化他们喜欢的文章页面词汇,以构成事实。
赫林将文章和讨论页面的这种情境共存描述为文本与文本的融合:“CMCMC 不太典型(因为它涉及文本与文本的融合,而不是文本与其他模式的融合),它也通过与维基百科文章相关的“讨论”页面得到说明。” [33]
言现象存在显著差异——这主要归因于维基百科话语社区的规定性陈述:文章页面以文本为导向的写作为特征,而讨论页面则以网络典型的交互为导向的写作特征为特征[34],对其的分析 美国电报数据 需要交互分析类别。[35]就维基百科而言,除了其他特点外,我们还发现上文提到的交互性特点,它指的是话语主体在合作开发维基百科文章时与话语主体之间的互动。比尔特·阿伦特 (Birte Arendt) 和菲利普·德雷森 (Philipp Dreesen) 这样描述维基百科结构的话语分析相关性,尽管他们在对维基百科的分析中只包括了文章页面,而没有在具体的经验分析中包含讨论页面:
»Ingo Warnke (2013:108) 提请关注“话语作为实践”(“行动执行”)和“话语作为安排”(“行动产品”)概念之间的相互关系。对于本研究而言,这意味着文章中的论述可以在事后获得,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在讨论和文章版本的记录中实际获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