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 年金融危机引发了战后世界经济的首次萎缩。在工资下降和失业率上升的背景下,政府应对日益恶化的社会状况的能力往往受到赤字不断增加的限制,社会保障体系在最需要的时候却受到威胁。儿童和年轻人本来就比整个人口面临更大的贫困风险,他们是发达经济体危机和随之而来的紧缩政策的主要受害者,受影响最严重的国家儿童贫困率增幅最大。
济衰退对 11 个 OECD 国家儿童的影响,我们可以得出一些普遍的教训。危机爆发时,各国的处境截然不同,宏观经济“冲击”本身的性质在各国之间也大不相同,无论是其最初的影响还是其随后的表现方式。
以固定购买力的家庭收入标准来评估的儿童贫困率在匈牙利、爱尔兰、意大利、西班牙,尤其是希腊急剧上升,而在英国、美国和德国,儿童贫困率的上升则温和得多;比利时和日本变化不大,瑞典的儿童贫困率实际上有所下降。
许多国家采取了“紧缩”措施,例如削减公共支出和增加税收,这些措施是应对危机的宏观经济措施,引起了激烈的争论。从这些国家的案例中可以清楚地看出,这些措施往往对家庭和儿童的生活水平产生了重大影响。劳动力市场显然也是影响的核心,儿童贫困率的上升与就业率低或没有就业的家庭比例的上升密切相关。
此类家庭儿童的贫困率可能非常高:例如,在西班牙,经济衰退最严重时,贫困率高达 86%。在许多国家,危机 房主数据 加剧了特定风险群体的贫困率,这些群体的贫困率本来就很高,包括教育程度低、单亲家庭和移民背景的人。
在危机爆发时,旨在让工人留在或保住工作岗位的措施是德国和比利时等国家采取的战略的核心,这些措施的制定和实施方式以及实现这些目标的制度背景可以为我们带来重要的经验教训。相比之下,一些受影响最严重的国家,如意大利、希腊和西班牙,则出台了减少就业保护的措施,增加了就业的不稳定性。
需要制定一项涵盖社会保护、劳动力市场、教育和儿童保育的连贯战略,以便在未来的危机中更好地保护儿童。
所有案例研究都表明,社会转移在缓解危机对儿童贫困的直接影响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一些国家的收入保护制度显然比其他国家更健全、更有效。在通常被认为拥有广泛覆盖体系的国家,如瑞典、比利时、爱尔兰和英国,最初的缓冲效应很明显,但在美国、意大利和匈牙利,缓冲效应也相当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