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值得重申的是,一旦媒体对官方访问的关注度减弱,无法在当地产生任何真正的变化。尽管友好的言辞和姿态在国际关系中占有重要地位,但长期以来,印度与日本的关系一直受到缺乏具体和雄心勃勃的行动来兑现承诺的阻碍,而不是缺乏友好的对话。尽管两国十多年来一直承诺改善经济合作,但双边贸易仍然微不足道,两国与中国的经济关系都更加强劲,而中国也是双方的主要战略竞争对手。因此,印度和日本政府现在必须着手将言辞转化为行动,而不是沾沾自喜。例如,在民用核合作方面达成原则协议无疑是向前迈出 财务数据 的积极一步,但俗话说,魔鬼在细节中,而这些细节尚未解决。同样,安倍承诺的日本外商直接投资将严重依赖私营部门,因此自然而然的问题是,如何说服日本企业(与在印度的投资大获成功的韩国企业相比,日本企业往往有点规避风险)在印度市场投资,因为印度市场缺乏这些企业在国内所习惯的基础设施、可预测性和效率。有许多这样的悬而未决的问题,但最重要的是,印度和日本人民多久才能真正从两国的政治拥抱中获益?
在此背景下,印度与日本的关系缺乏严谨的、与政策相关的学术分析,这是有问题的。尽管印度与巴基斯坦、中国和美国等其他一些重要的国际关系已被大量研究和撰写,但关于印度与日本关系的文献仍然很少,这些文献将为成功履行两国总理所作的承诺铺平道路。在此过程中,重要的是不仅要承认两国之间存在无限的合作机会,还要承认阻碍两国将意图完全转化为成果的真正挑战。这些挑战中最重要的包括双方都担心激怒中国;商业、政治和社会运作方式的文化差异;以及在气候变化和核能等关键问题上的基本规范差异。真正评估印度与日本伙伴关系的潜力,将不仅仅是敦促两国在宣言中更加紧密地拥抱彼此。它将承认行动胜于言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