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PIPL)等法律法规,企业在收集和使用个人信息(包括潜在客户列表中的姓名、电话、邮箱等)时,必须获得用户的明确、自愿、知情且可撤回的同意。
a) 内容营销与“铅磁”(Lead Magnets):
方法: 提供高价值的免费资源,如行业白皮书、研究报告、电子书、在线研讨会、免费试用、模板工具等。
合规: 用户在下载或获取这些资源时,需要主动填写表单留下联系方式,并在表单 最近的手机号码数据 中**明确勾选(非默认勾选)**同意接收企业的营销信息。
b) 线上/线下活动:
方法: 参加行业展会、举办线上/线下研讨会、产品发布会、用户沙龙等。
合规: 通过报名表、名片收集、现场扫码等方式获取联系方式,同时在流程中明确告知用途,并征得用户同意。
c) 官方网站/App注册与咨询:
方法: 在网站注册、App注册、在线咨询、留言反馈等环节,引导用户留下联系方式。
合规: 电话/邮箱字段应为可选(除非是服务必需),若用于营销,必须有独立的非预勾选的同意选项。
d) 搜索引擎优化(SEO)与付费广告(SEM/Ads):
方法: 通过优化网站排名或投放广告,将潜在客户引流至专门设计的“落地页”(Landing Page),落地页上通过提供价值(如免费资料)引导用户填写表单并同意接收信息。
合规: 确保落地页的信息收集表单符合同意原则。
e) 客户推荐计划:
方法: 鼓励现有满意客户推荐新的潜在客户。
合规: 确保被推荐人知情并同意企业进行联系。
f) 专业社交平台:
方法: 在领英(LinkedIn)、脉脉等专业社交平台上,通过建立连接、发布专业内容、进行专业互动来获取联系方式。
合规: 严格遵守平台规则,并在后续沟通中尊重个人隐私,寻求进一步沟通的同意。
g) 公开信息收集(谨慎使用):
方法: 仅限于收集企业或机构在官方网站、公共黄页、政府公开信息等渠道主动公布的公共联系方式(如公司总机、官方邮箱等),通常不包括个人手机号码或未经明确授权的个人邮箱。
合规: 即使是公开信息,后续的营销沟通也应适度,避免骚扰,并提供退订机制。